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

請感謝願意生孩子的人(從托嬰問題談起)

*本文要引用者請自行引用,歡迎轉寄,記得註明出處即可~
前兩天和一個以前的媒體同業聊天,談到以前有一些沒小孩的主管(不管是男性、女性),看不順眼有孩子的同事早點工作完回家,經常藉故找人麻煩。就連我自己,也曾遇過主管在我生小孩、做月子期間,來電要求我「反正你在家也沒事,可不可以幫忙寫點稿?」這種離譜的狀況。

我有一種深深的感慨,覺得在台灣,生小孩的女性總得不到該有的支持與尊重。

上星期,我參加公視的「NGO觀點」錄影,談的是新北市這次新上路的「公托政策」。當然,與會的新手父母、學者、官員,都對於政府與民間企業合辦、便宜又安全的托嬰機構報以正面評價。但是,廣設托嬰機構,就能解決婦女的托嬰難題、讓大家願意生育嗎?

我認為,答案是否定的。

當一個媽媽,有誰願意生完孩子之後,把小孩早上七點就丟到育嬰機構,晚上七點才接回家,好像一個只負責生孩子的機器?
當一個媽媽,有誰願意生完孩子之後,工作、家庭兩頭忙,被迫變成一個蠟燭兩頭燒、嚴重睡眠不足、工作超時的超級瑪麗?
當一個媽媽,有誰願意生完孩子之後,看著孩子下課後只能待在安親班、才藝班,三餐都吃外食、便當,成為一個「老外小孩」?
當一個媽媽,有誰願意生完孩子之後,成為一個老闆眼中不中用的員工、孩子眼中不敬業的媽媽、先生眼中沒情趣的老婆?

我認為,如果台灣的社會、企業、大眾觀念,仍然停留在「你的孩子只是你的孩子」,而非「你的孩子也是社會的資產」,那麼,台灣婦女的困境就永遠解決不了,生育率就永遠不可能提昇。

因為,很多沒有小孩的人,他們不會想到:三十年後,是現在需要照顧的這些小孩,佔據國家主要的勞動人口。
因為,很多不體諒媽媽們的上司們,不會想到,三十年後,是現在這些需要照顧的小孩,要負責照顧你的健康、服務你的生活。
因為,很多單身貴族,沒有預料過,三十年後,是現在這些願意生小孩的婦女所生的孩子,將成為社會主要的稅收來源、經濟支柱。

因此,為人父母者,需要早點回家陪伴孩子,為了教育出未來身心健全的青年人。
因此,為人父母者,需要給予孩子溫暖而完整的家庭,好讓未來的社會棟梁,長大後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。
因此,為人父母者,需要多花些時間,教導養育孩子,讓未來的主人翁,成為有創造力的科學家、有醫德的醫護人員、有熱情的黑手工人、有良知的廚師、有操守的政治人物、有魅力的藝術人才。
而他們,將是你未來老了之後,擁有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。

因此,社會大眾、企業老闆,應該有個共識:生孩子的婦女,需要你的支持。

她們需要好好做月子,餵哺母乳,養育出更健康、不會浪費健保資源的下一代,
她們需要育嬰假,回家照顧幼兒,讓寶寶在有安全感的母親懷抱中長大,而非冰冷的育嬰機構。
她們需要彈性工時,早點下班教養學齡兒童,關心他們的成長方向,而非將孩子丟在安親班、才藝中心。
她們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諒解,在工作與家庭中取得平衡,成為一個健康的好媽媽,而非鞠躬盡瘁、死而後已。

育嬰機構,真的只是其中一小環,一個不得已的替代方案。

因此,請感謝願意生小孩的父母,當她懷孕時,請體諒她的不適,因為她正在為你的下半輩子受苦。
因此,請感謝願意生小孩的父母,當她(他)需要回家照顧生病的孩子時,請不要給她臉色看,因為有她,你的後半輩子才有希望。
因此,請感謝願意生小孩的父母,當她(他)需要早點回家訂正小孩的功課時,請不要為難她,因為有她,你的垂垂老矣的人生才有色彩。
因此,請感謝願意生小孩的父母。當他們在公眾場合不小心打擾了你的安寧時,請給予他們多一點的寬容,因為他們正在做你父母當年所做的事。

請感謝願意生小孩的父母,尤其是願意生小孩的婦女。

只有當每個人都體認到這點,我想,生育率才有可能提昇吧!

以下附錄一位公視觀眾「惠閩」的來函:
大家都沸沸洋洋的討論,如何給予有孩子的家庭,安全、品質良好、收費合理的幼托機構?!如何讓適合孕育子女的人敢生孩子?!
陳安儀小姐卻提到了給媽媽"縮短工時",讓媽媽也可以安心回到家裡、接手照顧孩子。
記得多年前,英文作文考試題目是"Home",當初大家熱烈的論及許多考生寫成了"House"。題目的""是有情感交流的地方,而非是家的那個"建築體"。但是現在看來,現在許多的家庭,不就像一個上了鎖的儲藏室?每天沒能在餐桌上一同享用早餐的父母子女,出門上班、上學,父母工作到很晚,過了晚餐時間,才將在外漂流多時的孩子接回家,回到家洗個澡,大家早已精疲力竭,上床睡覺...然後又是另一天。
孩子跟父母的互動剩下什麼?許多職業婦女沒時間跟孩子一同享用晚餐,更有許多爸爸一年到頭,在餐桌上的時間沒幾天。
現在的孩子、青少年大家都說他們難搞、問題多...大家似乎沒認真想到,當孩子嗷嗷待哺的時候,在他身邊的是誰?當孩子生病想請假在家休息時,父母們還是只能忍著心傷、不捨,強把孩子送去學校。
大家似乎把可生育和適合生育的人當成工具,當成了"生小孩的工具",要他們為國家"生小孩",然後再幫他們養小孩(好似未來科幻電影的劇情)"家庭教育"在哪裡?記得唸書時,曾經提及"家庭教育""學校教育""社會教育"...好爽朗美妙的口號!也好諷刺!真的很希望""是能有歡笑聲、飯菜香...而非像是可上鎖的儲藏室,只剩下洗澡、睡覺、換衣出門的功能。
在孩子成長的階段,"家庭的功能"不能省,那些互動、成長是"便宜""省錢"換不來的。
希望陳安儀小姐提到的這個觀念跟想法該被更"正視",希望有更多人支持。或許紀惠容小姐能針對"家庭功能""家庭教育"政府能給予什麼協助?再開個議題探討,很謝謝公視的努力與用心。




原始文章出自於此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